太神奇了!华东师大创业团队研发“大地皮肤”,守护绿水青山
王丰毅团队利用可循环使用的纺织品制作一层神奇的“大地皮肤”,里面有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种子,有支撑植物生长的各类环境调节剂,覆盖在生态受损区域后,经过阳光、降水等自然条件作用,既能重新长出绿色,又能与原来地表逐渐合二为一。
▲瑛菲生态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丰毅(左二)
日前,第六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华东师范大学校赛决赛在线上举行。本次校赛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,全校各学部、书院、院、系累计参赛项目700余个,参赛规模再创新高。经专家网评及校赛复赛,共25个项目进入校赛决赛。
在决赛现场,经过路演、专家提问等环节,评委根据大赛评分规则对每个项目进行打分。最终,《瑛菲生态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》等20个项目作为晋级市赛候选项目。
▲王丰毅在浙江省平湖市生态修复工程物种繁育基地
四个青年跨界组合
编织“大地皮肤”修复生态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15年前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考察时,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这一科学论断。15年来,“两山”理念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地方和部门不再为短期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,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更加协调统一。
然而,许多地方的生态修复项目仍然停留在手工种树、种草的传统方法,缺少和现代化工程作业结合起来的产品设计,难以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,耗费人力物力,修复效果还很不稳定。有时修复作业还需要移植其他地区的植被,拆东墙补西墙。同时,修复工作受到环境制约很大,特别是许多需要修复的地表水土流失严重、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,修复的同时维护成本很高。
和许多待在实验室研究的大学生不同,王丰毅的大量学习时间是在实地观测和劳动中度过,当看到修复工人的辛苦劳作和并不理想的修复效果后,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。
除了生态学外,材料学、纺织技术、生物、生化技术、工程设计……不同专业的人才聚集在同一个梦想下面,并在碰撞中形成设想:利用可循环使用的纺织品制作一层神奇的“大地皮肤”,里面有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种子,有支撑植物生长的各类环境调节剂,覆盖在生态受损区域后,经过阳光、降水等自然条件作用,既能重新长出“绿色”,又能与原来地表逐渐合二为一。
▲在上海市九段沙湿地野外考察
▲在江苏省昆山市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示范区
于是,“生态界面修复系统”就在这样一帮年轻人的脑中、手中孕育而生,系统主要利用废纺、椰壳、秸秆等材料经过无害化处理,并结合缓释肥料与保水材料,合成一种特殊的基材。
这种基材具有模拟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的孔隙、疏松度和通气性等形态结构,还具有保湿和营养的生态功能。
同时,团队针对不同自然气候条件,建立了储备30余种生态修复工程物种的种子库,精心培育高抗逆性品系,可耐受干旱、水淹、盐碱等环境不利条件,并为每一款产品定制最适合辅助植物生长的配方。
在实地应用中,只需将基材与筛选的植物种子相结合,再像“医疗植皮”一样,将这层无公害可降解的生态薄膜覆盖在需要恢复生态的土地、湿地、矿山等上面,就可以实现快速修复的目的。
据介绍,这一修复系统具有节水蓄水的特点,能大幅度降低维护难度,拓展生态修复的可实施空间;大大缩短生态修复周期,一般1到2年内可以见效;既节约人力物力,又没有二次污染,可以逐渐与生态系统有机融合、清除人工修复的痕迹。
“在我们的努力下,盐碱地上苏丹草和苜蓿等牧草长势良好;在高寒、干旱的土地上保护了乡土草本生态工程物种的萌发;海岸带有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强大的植物群落;挺水植物、沉水植物等发挥水质净化功能,为河道治理、湿地保护发挥作用……”王丰毅说,“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,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中,一定有我们广阔的发展创业空间。”
更 多 阅 读
老药新用!华东师大科学家历时六年,实现用临床药物调控基因表达
到书展去!全景直播、好书发布…华东师大出版社亮点抢先看!
两位华东师大“西部计划”志愿者,不约而同做了这个选择!
为师大青年点赞!